2021 手術觀摩醫師交流計劃 心得報告分享

心得分享
本身從事肩關節鏡相關的手術,在幾年的手術經驗裡總覺得技術上可以再精進並設想如何讓手術流程更為順暢。在偶然的機會得知學會舉辦traveling fellow的活動,抱持著興奮與學習的心態參加。
第一天行程在台中榮民總醫院,理事長和坤燦學長關節鏡的手術介紹鉅細靡遺,遇到較複雜的步驟也會貼心地提點並放慢動作指引須注意的地方,教學結束後讓我反思自己手術中的步驟應該如何調整,例如在bursectomy的過程改變可以讓手術視野更清晰而不會迷路,什麼時候要做肩峰成型術等等,或許教科書可以提供很多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將理論轉為實務執行,身歷其境的手術觀摩遠勝於枯燥的書本,經由與資深醫師互動討論吸取寶貴的臨床經驗減少錯誤的道路,這次的活動最感謝的是老師熱情不藏私的分享,也佩服理事長從容不迫的態度,儘管遇到非預期的手術狀況也能根據過往經驗平心靜氣地完成一台困難的手術。非常感謝學會提供難得的機會近距離欣賞大師級的身手,從課程的安排到結束後的晚宴,充分感受到學會和協辦醫院的用心。強力推薦traveling fellow參訪給年輕的運動醫學醫師,或許會猶豫五天的活動是否會影響臨床工作與值班,雖然這五天奔波於各縣市每天都是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點到家,但收穫與滿足遠超過所有的疲倦。
第三天參訪的行程在嘉義基督教醫院,主要參觀遲維新主任的刀。
一早到了醫院接待我們的是江振豪主任,江主任準備了咖啡並親切熱情招呼我們,驗證新冠肺炎檢驗相關文件並符合防疫規範後,我們進入了手術室參觀手術。遲維新主任當天安排了三台手術,第一台是shoulder arthroscopic acromioplasty,進入手術室時手術已開始,遲主任邊開刀邊為我們解說手術相關如擺位、portal設立、開刀技巧,手術結束後下table後,遲主任再為我們補充說明病人病史、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診斷到治療選項,詳細的介紹疾病及教學;第二台手術是tibial tuberosity osteotomy,疾病相關的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到診斷,手術的部分如病人擺位、開刀技巧、術中定位、執行截骨術許多細節,遲主任都為我們詳細解說。

接著午餐時間,主任為我們準備嘉義著名美味餐點及著名飲品,享用美食完畢後我們隨即前往手術室,參觀第三台刀。

第三台手術是高位脛骨截骨術,遲主任一樣從病人病史,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為我們詳細教學,高位脛骨節骨術術前角度量測、術前定位點、術中定位點、術中截骨等,許多手術技巧遲主任都有為我們詳細解說,主任行雲流水及熟練的技術,這台截骨術不到一小時就完成;以上三台手術主任皆用健保醫材,主任技術精湛,開刀速度快且流暢,此行手術觀摩收穫滿滿,另外在等刀的空檔,主任分享他之前台灣骨科學會許多手術影片,包括arthroscopic suprascapular nerve release等。

手術全部結束後,主任為我們安排日式料理晚餐,從生魚片到和牛料理,餐點美味豐富,邊享用美食邊與師長及同事們聊天討論。

首先要感謝關節鏡及膝關節醫學會安排這一次的行程,讓我們學習各醫院前輩大師們的關節鏡手術,感謝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部熱情招待及手術教學,讓我們在關節鏡手術方面收穫很多。

嘉義基督教醫院
今天來到這次觀摩參訪的第三站,成功大學附設醫院,也是我的母校,充滿回憶的來到7A日光室,一大早蘇維仁主任就邀請我們參與晨會,住院醫師簡單介紹今日兩台RCT的病史及理學檢查後,許凱嵐醫師詳細的介紹了成大縫合旋轉肌袖interconnection的縫法,先將不同anchor上的線對綁後,最後再一起拉到外排做固定,對兩台手術前都有很好的術前評估以及手術計畫後,我們就移動前往手術室。第一台手術是subscapularis合併supraspinatus的旋轉肌袖斷裂,蘇主任以posterior viewing portal,確認subscapularis斷裂後,把subscapularis後緣做適度的清理後(方便suture hook的縫合),接著轉換70度鏡,將footprint preparation,然後用單一的anterior working portal,置入縫合錨釘以及縫合肌腱,行雲流水一氣呵然,接著在subacromial space,純熟的將supraspinatus縫合,最後外排將supraspinatus及subscapularis的縫線一併做固定。

第二台手術相對上是比較小型的破裂,用同樣的手法,將supraspinatus做縫合,兩台手術我們都看到成大對於臨床研究的堅持,手術中取檢體或是測試肌腱張力等等的,都是有條不紊且確實,蘇主任說病人進來開刀都要簽7-8份以上的臨床實驗同意書,開玩笑的說:不知道病人是來開刀還是來簽名的。

手術完後,許凱嵐醫師帶我們參觀了實驗室,介紹了生物力學的牽引機器以及如何設計實驗方法,接著帶領我們參觀成大特有的PTC(物理治療中心),成大的物理治療中心是獨立於復健科的一個單位,裡面的物理治療師可以直接的跟骨科醫師做良好的溝通以及復健計畫,也會定期開會做討論,調整復健治療的方向。

蘇主任最後還特別給我們一個小組時間,討論對於困難的shoulder dislocation他自己的臨床經驗,使用客製化的brace及招財貓姿勢,處理chronic locked posterior dislocation。

最後成大團隊每個禮拜四下午五點固定都會舉辦期刊閱讀以及實驗進度討論,都可以線上參加,讓有志一同的關節鏡醫師都能一起上線update新知以及腦力激盪。

晚上蘇主任邀請我們與成大團隊一起共進晚餐,把酒言歡。

很高興這次有這個機會可以參觀台灣各個高手不同的風格及手術技巧,就像是武林各大門派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不同的是每個老師都願意傾囊相授,把自己會的以及10多年來的臨床經驗毫不藏私的分享,感謝關節鏡及膝關節醫學會及各位老師,讓我們年輕這輩的醫師更有能力以及自信來應付以後的臨床挑戰。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01▲ 圖一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02▲ 圖二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03▲ 圖三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04▲ 圖四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05▲ 圖五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06▲ 圖六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07▲ 圖七
從考完專科選定運動醫學之後,雖然說在高長周文毅部長學習一段時間。但畢竟只有半年的經驗,在這些年執業一路上也是跌跌撞撞的。在參加許多工作坊之後,很多時候都還是需要做很多術前學習以及文獻閱讀。當然過程中也會產生很多疑問。也更加產生想到其他醫院跟大師學習的想法。但有時候是礙於時間限制一直都沒有辦法成行。今年看到有這個機會就毫不猶豫的請假報名參加了。

這一週以來,不同老師豐富的知識、手術經驗以及技巧都讓人震懾。我負責的是最後一天-中山羅建生主任的部分。主任第一台就先從一個tibia fracture dislocation術後的複雜案例開始。膝關節的功能與活動會是最主要的考量。就算是受傷後就知道後十字以及後外側受損需要手術。主任還是等到骨折癒合後,歷經膝關節沾黏以及關節鏡鬆動手術之後。確認關節還是在不穩定的狀態才進行韌帶重建手術。對於多重韌帶損傷,以往在師長那邊看到的都是一次將韌帶全部重建好。但羅主任的觀念反而是認為因為前後十字韌帶本身會互相拮抗,應該是分階段進行手術比較不會發生鬆脫的情形。這點真的是醍醐灌頂,有時候我們太急著完成手術,卻忽略到基礎的解剖以及肌動學基礎。而這台手術,除了PCL 的解剖位置重建,主任也重建了PLC中的 LCL、popliteus tendon part 跟PFL。PLC這台少見的手術真的很難得。

PCL 的部分,重點有兩個,一個是如何利用PMPL portal去做出tran-septum portal並清出真正的tibial footprint,以及在送graft時如何分段去拉或用槓桿去快速完成以及降低graft受傷的風險。而這些,正是之前手術常常會卡很多的地方。

另外兩台關節鏡沾黏鬆解以及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雖然常見,但主任用suture hook all inside的半月板縫合真的是神乎其技,而且相當快速。而關於關節沾黏鬆解,以往我們常常先做授動術在用關節鏡。主任不建議這樣的做法,因為除了術中出血增加外,也容易造成關節受傷或骨折。主任示範了關節鏡鬆解Suprapatella pouch跟內外gutter ,以及注意MPFL 不要傷到。而在關節鏡鬆解後,授動術輕而易舉的就做到了。

總而言之,這次的一週手術觀摩,雖然時間短。但因為跟不同師長們交流學習,所獲得的閱歷跟經驗也是超出以往的學習。很謝謝膝關節鏡醫學會能夠在疫情這麼嚴峻的情況下還讓這次活動成行。很非常謝謝中間辛苦聯絡奔波的助理以及秘書們。